第385章 ,税改与分歧_秦末,我成为了位面之子
哥哥小说网 > 秦末,我成为了位面之子 > 第385章 ,税改与分歧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
第385章 ,税改与分歧

  大汉八年,十一月七日。

  徐凡返回的队伍一路从平虏堡,雁门军,云中郡来到九原郡,最后由九原郡轨道快速向关中进发。

  而跟在徐凡一起回长安城的,还有此次立功的5000余基层军官士兵,他们一部分人加入军官学院继续成为汉军当中的一员,还有一部分会加入政务学院,成为一员汉吏,余下大部分则会加入墨子学院,鲁班学院等学院,为大汉的官营作坊补充人才。

  这些士兵大部分是边郡,河北之地的士兵。徐凡也非常重视他们。

  在大汉的政治版图当中,河北之地是一个极其被忽视的地区,因为加入大汉晚,一步落后步步落后,整个河北籍大汉高官不足双手之数,而这批士兵可以有效改善大汉政治版图的稳定。

  徐凡在休息之时经常和这批士兵交流。问他们是哪里士兵,在战场上的表现如何?

  李炜只能尴尬道:“我等没有遇到匈奴大部队,只抓住了匈奴人一个300人的部落。”

  徐凡笑道:“功劳不分大小,一场战争的胜利也是由一个個小胜利组成的。”

  赵忠激动道:“某只恨能力差,不能为陛下您斩下冒顿头颅。”

  而后徐凡看向赵忠,他就是归化的汉人,此次漠北大战这样立下功劳的归化汉人有百余位,根据邓宗的回报,此次漠北大战这些归化的汉人是最勇猛的,伤亡也是最惨重的一批人,整个漠北大战汉军伤亡士兵万余人,但出身漠南地区的士兵就占据一成。

  显然生活的改善让他们对大汉有极高的认同感,现在大漠都被大汉占据了,整个大汉内部生活的归化汉人已经超过了300万人,这是一个极其庞大的群体,必须让他们在朝廷和贤者会当中都有他们发声的渠道。

  不能发声,那么只能被代表了,而被代表的下场,徐凡太清楚了,他在后世的视频当中看到太多人,拿一瓶矿泉水和一瓶小麦对比,说一瓶小麦比不上一瓶矿泉水,这就是最生动的示例。

  而历史上的东汉王朝,西凉人没有发声的渠道,大汉朝廷动不动说什么要放弃西凉,于是董卓带领西凉军,直接把东汉朝廷干翻。

  徐凡道:“你们在战场上是英雄,以后建设大汉也要成为英雄,这次来长安城学习是你们的机会,你们要好好学习,天天向上,为大汉的建设出力。”

  说完徐凡还测试了一下李炜这些人的文化水平。

  结果非常不好,李炜只认识几百常用字,会背九九乘法表,懂得简单的加减乘除,大致在小学3年级的水平。

  而赵忠更是只会写自己的名字,大字认识一箩筐,因为经常和商贾交流,算数水平倒是不差,也大概是三年级左右,不能说是文盲,但识字真不多,只能说是半文盲。

  徐凡干脆命人找了一些小学的书籍交给他们道:“你们不管以后在军阵发展,还是其他地方发展,学问都是你们发展的基石,要活到老学到老。正好这段时间都坐在轨道马车上,你们利用这段时间加强学习,朕这段时间晚上会来抽查你们学习的成果。”

  李炜和赵忠两人只能皱着眉头露出一个为难的笑道:“遵旨!”

  于是从坐上轨道马车开始,马车队伍当中经常传出背书的声音。

  而在马车外骑马的胡人部落首领听到这声音奇怪问道:“这是什么声音?”

  刘邦会心一笑道:“这是我大汉士兵学习的声音,跟着你们一起的士兵都是这次漠北大战的功臣,他们此次去长安的学院学习,学成之后就会成为我大汉的栋梁。”

  柯虎惊愕道:“大汉的勇士居然如此好学,难怪匈奴人不是伱们的对手。”

  这次带这些部落首领去长安城,徐凡为了让他们安心,找来刘邦作陪他们,带着这些人去长安城吃喝玩乐。

  而刘邦面对这样的好事,当然热意之至,所以在诸侯大会结束之后,他就跟着徐凡一起去长安城。

  刘邦笑着对柯虎这些人说道:“你们算是有福了,长安城是天下第一的城池,乃公我都想一辈子活在长安城,但每年也就是诸侯大汉的时候才能来。你们去了长安城就不会想离开。”

  柯虎不相信道:“长安能有平虏堡繁华?”

  人口十几万的平虏堡已经成为了塞上第一大城池,在柯虎看来平虏堡已经是天下最好的城池了,他很难想象还有城池比平虏堡还要好。

  休屠王金鹏听到柯虎的话不由的笑出声了,这个野人连长安城都没有听过。

  金鹏是休屠王改的汉名,从大汉的诸侯大会之后,他就知道自己以后回不到大漠了,汉人把自己的部落吞噬的干干净净了。

  这个时候他极其后悔当初没有听冒顿的话,即便打不赢汉人,逃到西域投靠稽粥也好过部落被汉人吞噬的干干净净。

  但这世间没有后悔药,他只能只能装作对大汉没有怨言,改了汉人的名字,并且激动的接受了大汉的子爵爵位,跟着大汉天子回到长安城。

  柯虎怒视金鹏道:“你这个懦夫有什么资格嘲讽某。”

  金鹏听到此言脸色冷下来双手摸着自己随身的战刀,他可以对大汉卑微,但不代表能接受一个小部落对自己的挑衅。

  刘邦马上阻止道:“这可是天子营地,随意动武可是大罪。”

  两人这才停手。

  刘邦对金鹏道:“匈奴已经并入我大汉了,你们去了长安不要想太多了,想的越多越苦恼,倒不如好好想想自己未来的生活,天子仁义给了你一个子爵,子爵每年的赏金有10万钱,这笔钱对于普通人自然是一笔财富了,但像你这样的部落首领,大概率是不够花的,你还是想想自己未来的到来吧。”

  说完刘邦带着了柯虎。

  “未来的道路?”连部落都没有了,还要去人生地不熟的长安城,他还有未来可言吗?

  大汉八年,十一月十七日。

  徐凡的队伍回到长安城,漠北大战的功臣,被分配到长安的各大学院当中,而刘邦也带着立下功劳的部落首领开始领略长安的繁华。

  徐凡刚想歇息,丞相周章就找到了徐凡道:“陛下,现在大汉的财政极其紧张,为来缓解朝廷的压力,我等是应该对税赋再次进行改革了。”

  徐凡吃惊道:“还改?”

  三年前大汉已经改了一次税赋体系了,现在还来,徐凡担心如此频繁的改税不利于朝廷的稳定。

  但周章却没好气的道:“陛下您花钱起来豪爽大方,季布他们三十万金的债务,说承担就承担,还要再给他们30万金,漠北大战已经把朝廷的府库打空了,甚至都没有钱财来安置士兵。

  接下来的四年,朝廷每年都要多开支十几万金用来安置士兵,这对朝廷来说本就是一个巨大的负担。

  现在朝廷再次承担60万金的债务,这些钱可都是开发钱庄的,是大汉所有百姓的钱,朝廷是要还的。”

  徐凡道:“朕当然会还?而且这对朝廷也是好事情,多了河湟和河西之地的领地,朕打算在此建立5个郡,这差不多是关中一半大小的土地,60万金就可以获得,朝廷这是赚了。”

  周章道:“臣自然知道这点,但陛下您应该量力而为,现在朝廷的府库都空了,拿什么来还?

  60万金的债务,每年光利息就有12万金,这个窟窿不填补上,朝廷的负担只会越来越大。”

  就是因为河西距离长安太近,是关中门户,他才没有反对这笔交易,能直辖河西之地,大汉朝廷就像伸出了一只手,直接捏住了大漠,对于朝廷统治大漠及其有利,所以即便在财政压力如此大的情况下,他也没有反对这笔交易。

  但上百万金的债务就像一座大山压在大汉朝廷身上,只能逼着周章想办法处理。想要增加收入,不过是开源节流的手段而已。而税制改革就是为了增加大汉朝廷的收入。

  要知道周章的政治理念是无为而治,像这样翻煎饼一样不断修改法令是他厌恶的行为,但他大汉的现实却也逼的他不得不进行改革。

  徐凡也知道这事情是他的错误,于是问道:“丞相你想如何改革?现在大汉的那些有钱人,都去开发漠北了,底层的百姓手中又没有几个钱,要是丞相想要从他们手中收刮税赋,朕是不会同意的。”

  徐凡本想拉升天下的粮价,结果根本做不到,以至于大汉的粮食价格比鸟粪石(50钱一石)和水泥(百钱一石)都低。

  看到这个粮食价格,徐凡想起后世的情况,只能自嘲大哥不笑二哥。大汉的农户已经损失了一部分经济利益了,纺织业的大发展又破坏了农户另一条经济来源,徐凡是不会再在税收上增加农户的负担了。

  周章道:“臣自然知道我大汉的农户税收负担重,但在我大汉境内却也不是没有富户,臣打算扩大税丁,严抓税赋万亩以下到千亩小地主,这些小地主在我大汉盛世积累了5-6年财富,朝廷养了这么久的鱼,也应该让他们回馈天下了。”

  能去漠北的都是大汉的贵族豪商,他们才有这个资本去大漠,但在大汉内部还有一部分县内小豪强小地主,他们的财富和人脉还不足以参加漠北的财富盛宴。

  但在大汉低税率的情况下,快发展的情况下,也积累了一定量的财富,这些人比上不足,比下有余,周章是想从这些人手中刮出一些钱财。

  徐凡想了想千亩以上的地主,他们算是我大汉的富户,他们不是大汉最富裕的那批人,富人金字塔的基石,普遍家庭财富有几十万道百万钱,严抓他们的税赋倒是不会引起天下动荡。

  徐凡还是担忧道:“朝廷的税兵不会层层加码吧?”

  其实他明白,他问出这话,这就代表肯定会层层加码。

  周章道:“朝廷这只是在严抓税赋而已,收到的也只是朝廷原本应该获得的税赋。”

  周章也明白,这种事情肯定会发生,但两害取其轻,比起获得河西给朝廷带来的战略优势,这笔债务朝廷肯定是要背的。

  但庞大的债务又会影响大汉朝廷正常的运转,扩大税源减少债务,那就是朝廷必然要做的事情,周章能做的只是让人承担这笔税赋的人,来承担这个这个责任,有点波及是在所难免的事情,朝廷的任何政策都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,在周章看来能做到5成,就算把这事情做成了。

  徐凡想了想道:“还是把底线提升到两千亩,同时派遣御史大夫,廷尉严格监督此事。”

  周章想了想道:“遵旨。”

  周章继续说道:“臣第二个想法就是减少官营作坊的税赋,增加他们的竞争能力,让他们夺取民间作坊的时辰,增加朝廷的收入。”

  徐凡愕然看向周章,居然暗地里帮官营作坊,这还是他那个无为而治的丞相?

  周章脸色有点尴尬,但还是解释道:“就减少三年,以臣的计算,三年足够朝廷偿还所有的债务了。”

  周章之所以有现在这样的想法,就是因为这两年民间纺织作坊快速崛起壮大,不管是技术上,规模上,利润上都开始超越大汉朝廷的官营作坊了。

  但大汉纺织业的市场就那么大,虽然还处于扩张当中,但局部已经出现纺织业饱和的情况了,这就导致了不少郡县的地方纺织作坊,竞争压力特别大。

  今年上计周章就发现,大汉已经有不少的小型作坊开始出现亏本的情况。而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民间作坊。

  这种情况引起了周章警惕,纺织业可是大汉第一支柱产业,大汉朝廷财政两成多都是来自纺织业,要是纺织业出现问题,整个大汉的财政体系都有可能出现问题。

  所以周章才会有如此想法,他虽然治黄老,但同样是一个经历乱世厮杀的汉吏,务实是他的底色,必要的时候他也会使用一些手段来帮助朝廷的作坊。

  无为而治只是手段,目的还是为了大汉朝廷的发展。当民间的纺织作坊触及到朝廷的利益,他也是能痛下狠手的。

  但徐凡却摇头道:“发展作坊就是要他们去竞争,去拼杀,用这样优胜劣汰的方法才能弄出一批有战斗力的作坊,丞相以这样溺爱的方式来让他们发展,我大汉的官营作坊肯定会出问题的。”

  这点他非常肯定,虽然会有一些好的作坊,但烂泥扶不上墙才是常态,小聪明弄的越多,那些作坊就越稀烂。

  发展不能走捷径,竞争不能走捷径,已有的历史已经告诉徐凡,任何走捷径的人终将被这条捷径反噬,这点适用于国家,作坊,乃至个人。

  徐凡继续道:“朝廷做事应该公平公正,不到万不得已,明面上绝不能搞区别对待,不,应该是即便是到来万不得已,也不能区别对待。

  老周,我们接手秦国的官营作坊都是经过你的手,你应该知道在没有竞争情况下,秦朝的盐铁是多么稀烂,这样的教训,我们绝不能再犯。”

  秦朝是盐铁是官营的,到来秦末这些官营的盐铁,不但价格高,数量少,而且质量差,铁且不说,就盐,一斤盐能弄出二两沙子。

  徐凡嘲讽道:“还真辛苦那些秦吏能把沙子掺的那么均匀,说是二两沙,绝对不掺三两,还真货真价实。”

  周章听到徐凡的嘲讽默然无语,他是这件事情的亲身经历者,自然明白徐凡说的一点不差了。

  他还知道齐国就是用官营垄断货物,用周期性的涨价跌价来坑害齐国的百姓。

  但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,秦国的大军打进齐国,拥兵30万的齐国不战而降。

  齐国宗亲贵族自鸣得意的用管子的轻重之处压榨本国的百姓,但最终他们也受到了反噬,他们压榨百姓积累的财富,被暴秦一扫而光。

  后面秦吏也学这套,最终暴秦被他们推翻。

  虽然周章知道汉吏不会腐化的像秦吏一样,但这种事情是需要防微杜渐的,他不但见过始皇帝32年的秦吏,还见过始皇帝22年的秦吏。

  当年荀子就评价秦吏“百吏肃然,莫不恭俭、敦敬、忠信而不楛,古之吏也。”

  “士大夫出于其门,入于公门;出于公门,归于其家,无有私事也;不比周,不朋党,倜然莫不明通而公也,古之士大夫也。”

  “观其朝廷,其朝闲,听决百事不留,恬然如无治者,古之朝也。”

  谁又敢相信,那些不比周,不朋党,堪比古之士大夫的秦吏会贪污成群,腐败成风,在10年内弄的天下崩溃。

  最终于周章放弃了补贴朝廷的作坊,让他们占据竞争优势的想法。

  周章和徐凡商议好之后,就下达命令给周勃,让他扩充税丁进行培训。

  周勃大喜找到陈平商议道:“陈相,属下要是辅助周丞相,完成了这次税制的改革,三公之位有没有希望!”

  陈平道:“很有希望,但也极其危险,收税一向是得罪人的事情,更不要说此次你得罪的还是大汉的根基,他们和六国贵族豪强往前不同,大汉要依靠他们来治理天下,不可能像对待六国贵族那样无所顾及。朝廷也不可能像对待六国贵族一样,把他们清理出大汉。”

  “这次你即便是成功了,当年的李斯就是你的榜样,他从一代名臣成为忌能妒贤的奸臣。”

  “要是失败了!”陈平摇摇头。

  周勃笑道:“失败了,属下大不了退出大汉,去南洋建立诸侯国。”

  而后他眼冒金光道:“但要是成了,那宰执天下之位,某也可以做一做。”

  眼看着大汉历9年即将到来,大汉的上层即将更新换代,按照天子的意思,三公退休成为顾问,新的三公则从九卿和大汉两千石郡守选拔。

  大汉宰相权力之大,超过了历代的宰相,位置也诱惑着整个大汉十几万汉吏。

  而周勃是距离这个位置最近的人之一,他没有不拼一把的理由。

  他找陈平来商议指示就是想取得陈平的支持。

  陈平道:“先从陈郡等大郡试点,逐步扩大,某会让下面的郡守支持你。”

  陈平也想保住自己在大汉朝廷的影响力。陈平很不甘心,他连六旬都不到,正是一个政治家最年富力壮的时候,偏偏要退一下这个位置。

  但偏偏陛下说了三公一起换届,下面的九卿地方的太守也附和天子,他们也想要成为丞相,三公一起换届,他们的机会就更大了,而这些人当中有很多资历和功劳都不比他小,他又不是周章这样的老资格,只能跟着周章退休。所以他选择周勃作为自己政治影响力的继承人,让他不在大汉朝廷也有一定的影响。

  大汉历九年,一月一日颁布了《大汉严抓税收法令》。要求各级汉吏扶助税监令的,严抓大汉税收落实情况,有2000亩以上田地的富户不允许有偷税漏税的情况,

  这份法令一出引起整个天下的哗然,地方地主豪强各个不服气,甚至在汉吏群体当中都引起非常大的争议,因为在大汉境内除了那些有封地的贵族,千亩到万亩之间土地拥有最多的其实是汉吏,这次精准加税,是实实在在加到他们头顶了。

  他们可不是农户,一点发言权都没有,反而在大汉朝,他们的嗓门是最大的。

  于是大汉朝廷内到处都是上书,如此加税要官逼民反了。甚至连名声好了十年的周章,现在都有人说他的奸臣了。

  这甚至都引起民间的骚动了,几年前大汉严抓万亩土地豪强,大家的反响不大,因为这样的地主豪强,基本上都是六国遗留下来的豪强,清理他们普通百姓认为和自己没有关系,甚至还会拍手叫好,而汉吏也只是认为这是朝廷在执行清理六国豪强行动,清理了他们,大汉的豪强才能上位,他们自然也不会反对。

  请收藏本站:https://www.ggxsw.cc。哥哥小说网手机版:https://m.ggxsw.cc

『点此报错』『加入书签』